值得一提的是与于佩尔同期出道走红的,还有一位伊莎贝尔·阿佳妮 Isabelle Adjani,于佩尔出道处女作就是与阿佳妮合作,年纪轻轻的二人配合默契。如果说阿佳妮是一朵红玫瑰,于佩尔就是一道白月光。这截然不同的长相,铺成她们大相径庭的戏路,但她们呈现出的角色都是多变且鲜活的。
1953年早春的巴黎,诞生了一名女婴,她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伊莎贝尔·于佩尔。在那个法国电影引领世界潮流的年代,13岁的于佩尔就下定了投身演艺事业的决心。先后就读于国立戏剧艺术学院的俄语系和法国高等戏剧艺术学院,学习舞台表演。
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新人奖只是于佩尔开挂人生的一个起点,隔年她就摘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全法国乃至全世界的人都认识了这个眼眸中透着忧郁,面容清淡的姑娘。
电影中的钢琴教师受到原生家庭的极大影响,生活中的于佩尔也不例外,不过是截然不同的
18岁,于佩尔就获得了出演电影的机会。1977年,主演La dentellière《编织的女孩》,于佩尔饰演一位被爱情抛弃的少女,她的敏感脆弱和最终精神失常的情形惹人心疼。虽然只有24岁,但演技纯熟自然,于佩尔一鸣惊人,并获得第30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新人奖。
对于外国观众而言,认识于佩尔,或许多半是因为《钢琴教师》,如果需要形容她的表演,除了“高级”几乎找不出更加恰当的词语。在那几乎不施粉黛的脸上,观众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见于佩尔脸上的每条细纹,当然也不会错过任何微表情中的戏。
属于只要是看过几部法国电影的观众,脑海中应该都留存着一张清冷而充满韵味的脸庞,
所以,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人,可以做到集岁月沉淀的优雅和少女式天真烂漫的特质于一体呢?
如果说虽然早就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凯撒奖的最佳女主角,于佩尔在欧洲内部大红大紫,但在世界影坛却只能称得上小有名气,那么2001年的La pianist《钢琴教师》则是将人到中年的于佩尔再次推上事业的高峰,让全世界的影迷都记住了她那张压抑着无尽欲望的面庞。
与阿佳妮人间富贵花的容貌不同,于佩尔的长相透着坚贞执着的气质,不过如果角色需要,摇身一变,她也可以是风月场中的茶花女或是在爱情与水性扬花中迷失的包法利夫人。(作为法专生的法语君,表示超爱这两部经典改编的原声电影!)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