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碳纤维加固公司有哪些地方233%!西宁工业又一次带来惊喜

因疫情期间交通管控,青海弗迪电池有限公司原材料运输困难,西宁市积极协调线上办理电子通行证,为弗迪电池、盐湖海纳、百河铝业、青海百通、黄河鑫业、青海高景、小西牛等重点企业原辅料运输车辆办理了1300余张通行证,全力帮助企业防住疫情、稳住生产。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5月,西宁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3%,包保重点企业工业产值合计85.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1.0%,贡献率为38.4%。工业产品产量保持着持续增长。全市亿元及以上项目同比增长6.3%,占全市投资的70.1%,拉动全市投资3.0个百分点。

就在一两个月前,疫情等超预期因素的阴云还在笼罩着西宁市经济。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和巨大经济下行压力,市委市政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落实稳经济大盘一揽子政策,主动服务包保企业,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帮扶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全市上下形成一股合力,推动工业企业生产保持稳定,需求逐步恢复。

眼下,来自西宁的高性能碳纤维产品正走向全国,一期项目生产订单全部排满,二期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

伴随气温升高的还有西宁经济的热度,地处青藏高原腹地,重点企业、头部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功不可没。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古城西宁来说,这一切对于不沿边、不靠海。

顶压前行、逆势而上,一个个数据勾勒出工业经济加速发展的强劲脉络,延续“稳”的态势,通过这种化整为零的方式,西宁工业又一次给人们带来惊喜。”黄河鑫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秉琳介绍道。并不容易。稳住经济大盘,“我们公司有两千多人,在多重冲击下,西宁经济表现出总量大、增速稳、后劲足的强大韧性。赢得主动,迎战多重风险,

彰显“进”的担当,进入盛夏,推动高质量发展,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厂内突发疫情时对正常生产经营工作的影响。如何在攻坚克难中提振信心?

西宁市众多企业生产车间里,机器设备开足马力,抢抓生产;多部门组队外出招商,不再“等米下锅”;许多干部主动走进工地车间,帮助企业解难题促生产……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对于一座城市来说,重点企业、头部企业是城市经济的“压舱石”。他们既是城市经济的晴雨表,也反映着西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每天3班轮流倒,生产线小时不间断,全力满足客户需求。年产1.4万吨碳纤维二期项目年底投产时,西宁高性能碳纤维产能将占全国相关产能的‘半壁江山’。”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连峰说。今年以来,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赛跑,西宁市取得了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三沉三跑三发挥,助企纾困,西宁市出真招、动真格,为企业排忧解难,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帮助他们解决了疫情期间物资运输问题。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更加坚定了中复神鹰继续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决心,他们将继续致力于把中复神鹰西宁基地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碳纤维生产基地,以感恩之心展现更大作为,把上下游产业链串起来,共同推动碳纤维产业可持续向前发展。

今年5月第二轮疫情刚刚公布,黄河鑫业公司便立即启动预案,所有领导干部当日24时前全部到岗就位。从次日起实施生产系统网格化、区域化管理,各生产车间、厂房、中心按工作区域划分成班组,实行人员零接触管理,防止因厂内突发疫情导致大规模人员隔离和生产进度停滞。

今年5月,西宁市包保企业实现工业产值22.3亿元,占全市的14.4%,对当月全市工业总产值贡献率达83.8%。